1月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航运交易公报》正式发布2014年的《中国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这也是连续第四年发布榜单。
根据《排行榜》,截至2014年12月26日,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上市的74家港航船上市企业总市值为1.34万亿元,这是《排行榜》设立4年来,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与2013年相比,市值增加4372.9亿元,同比大增48.35%;若剔除一家新上市企业和一家退市企业,与2013年同口径的73家上市企业2014年的市值为1.33万亿元,比2013年的8989.36亿元增加4206.39亿元,同比大增47.79%。
2014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七年,低谷中的航运业进入新常态。以往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航运需求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航运业将面临需求低速增长、运力供需对比严峻、低油价低运价、环保压力更甚等市场态势。
经过几年低迷市场历练,2014年,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港航船上市企业找寻抵御市场危机良方已眉目初显:整合开始加速;联盟开始形成;合作开始谋求。有积极延伸产业链的,有甩卖非核心资产的,当然也有经受惨痛教训的。*ST长油因连续4年亏损,2014年6月5日退市,成为罕见的第一只被强制退市的央企股票。“首家”、“退市”、“央企”,这样的头衔被航运企业摘得,对股票市场是警示,对航运业而言则是难堪。
不管如何,2014年下半年,伴随着中国股市整体活跃度上升,港航船上市企业迎来难得的上攻态势。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两带一路”战略被提出并被切实推动;海运业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上海自贸试验区向纵深发展,闽粤津三地自贸区获得批复。此外,还有大量物流、港口、造船等产业相关政策出台实施。
根据《排行榜》,2014年中国港航船企中市值最大的上市企业为中国重工,其总市值达到1689.27亿元,超越2013年市值排名第1的上港集团荣升榜首,这也是中国重工继2011年后又一次市值排名第1;2013年冠军上港集团2014年名列亚军,总市值为1497.29亿元。中国重工和上港集团成为2014年《排行榜》中两家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企业。
排名第3的是中海油服,其总市值为808.91亿元,2013年排名第2,2014年下滑一位;中国远洋总市值为632.03亿元,排名第4,重回前5的位置,2013年排名第8;宁波港排名第5,总市值为606.72亿元,排名也有跃进,2013年排名第9。排名第6—10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总市值为527.41亿元的中国船舶、总市值为517.22亿元的招商局国际、总市值为481.04亿元的海油工程、总市值为461.74亿元的中海集运、总市值为456.32亿元的中集集团。
整体来看,2014年,大型造船企业市值增幅巨大,排名提升,除了夺得头把交椅的中国重工外,中国船舶由第7位上升至第6位,广船国际由第20位上升至17位;民营造船企业表现一般,中国熔盛重工由第31位大幅下滑至第45位,舜天船舶由第45位下滑至第48位。航运企业总体排名有所上升,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排名均在前10,且都有提升。港口企业表现平稳,在排名前10中占据3席。
此外,2014年6月6日,沿海重要港口——青岛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首次公开募股总计融资3.77亿美元,但因受到大宗商品融资骗贷活动的影响,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
航运央企市值大增
2014年,航运企业的业绩表现较2013年有所提升,在市值表现上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除长航集团旗下的*ST长油因为连续4年亏损被强制退市、*ST凤凰因连续3年亏损被停牌外,其他航运企业的市值几乎都有提升,其中尤以航运央企旗下上市企业增幅为高。
2014年排名前10的航运企业总市值达到2451.66亿元,同比2013年的1456.73亿元大幅增长68.30%。
从企业名单来看,中远集团旗下2家,中海集团旗下2家,招商局旗下1家,香港地区2家,台湾地区3家。
市值增幅最高的是招商轮船,2014年为301.67亿元,同比2013年的113.77亿元大幅增长165.15%,排名由第18上升至第13;其次是中远航运,2014年市值为135.24亿元,同比2013年的59.50亿元大幅增长127.29%,排名由第35跃升10个位次至第25;增幅第三的是中国远洋,2014年市值为632.03亿元,同比2013年的326.37亿元增长93.65%,排名也由第8升至第4,成为排名最高的航运企业。
中海集团旗下2家航运企业也录得不错的业绩增长,中海集运市值为461.74亿元,同比增长80.46%,排名由第10小幅上升至第9;中海发展市值为254.49亿元,同比增长53.67%,排名则由第13下降至第15。
在香港上市的东方海外国际以市值220.07亿元同比增长13.67%,排名由第12下降至第18。
业绩表现稳健的海丰国际以市值87.34亿元同比增长32.46%,排名维持第32不变。
台湾地区的3家航运企业市值表现以万海航运为最佳,这主要与其专注亚洲区内运输获得良好业绩相关,其以市值121.9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6.65%,排名由第30位升至第27。长荣海运以市值149.95亿元同比增长17.56%,排名由第16下降至第24;阳明海运以市值87.16亿元同比增长9.69%,排名由第26下降至第33。
总体而言,2014年,航运企业一方面借助售卖资产、联盟合作、合资联营等经营方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如海运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老旧船提前拆解补贴、“两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效应等增强了投资者对航运企业的信心。显然,在2014年的市值上升通道中,航运央企一马当先,它们是相关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港口受惠政策效应
2013年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2014年,各地沿海港口纷纷跃跃欲试申建自贸区,港口上市企业股价随相关传闻“闻鸡起舞”。
2014年,港口上市企业增添一位重量级成员。2014年6月6日,北方重要港口青岛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尽管募资以及首发情况因受到大宗商品融资骗贷活动影响不如预期,但青岛港的上市使得中国港口上市企业版图更加完整。青岛港2014年以131.86亿元的市值名列第26,未能进入港口企业市值前10。
2014年排名前10的港口企业总市值达到4238.68亿元,同比2013年的2826.98亿元大幅增长49.94%。
上港集团依然以超过千亿元的市值牢牢稳固港口企业市值第1的名次,同比增长25.81%,在《排行榜》中名列第2。
同在长三角地区的宁波港以606.72亿元的市值,同比大幅增长93.47%,排名由第9升至第5,这也是宁波港4年来首次进入前5;综合码头运营商招商局国际以517.22亿元的市值,成为排名前10的港口企业中唯一负增长的企业,市值同比下降8.59%,排名也由第4下降至第7。
北部湾港2014年市值达到156.61亿元,同比2013年的15.96亿元增幅达到惊人的881.26%,究其原因在于港口整合导致的股本大增。北部湾港原为北海港,2013年11月北海港向控股股东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所属防城港、钦州港、北海铁山港等码头泊位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改名为北部湾港,总股本由重组前1.42亿股增加到8.32亿股。
同样,营口港2014年市值达到325.59亿元,同比2013年73.36亿元市值增幅达到343.82%,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营口港在2014年进行了公积金转增股本,使其股本数上升3倍。
总体而言,2014年港口上市企业一方面因为自贸区和“两带一路”战略相关概念受到投资者追捧;另一方面,港口企业也在不断寻找业绩增长良方,如加速整合、扩建码头、延伸产业链、实现海外投资等,令港口企业在未来具备一定增长潜力。
船舶海工分化明显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全球造船企业新签订单47艘、2982000DWT,与2014年10月80艘、3274280DWT相比,下降33艘,吨位下降5.87%,与2013年11月290艘、20106339DWT相比,下降243艘,吨位下降85.16%。在新船订单下滑的同时,新船价格月环比同样出现下降。
面对造船业如此态势,中国造船企业开始转型升级。进入2014年,先是中船重工公开披露要将核心军品资产注入上市企业中国重工,其后,中船集团也不落人后地宣称要将核心军品业务资产注入已上市的广船国际。
两大造船集团的整合行动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中国重工2014年市值首次跨越千亿元大关,达到1689.27亿元,同比2013年861.86亿元,增幅达到96%,排名也由第3跃升至第1。
同样受益于整合行动的广船国际2014年市值达到247.42亿元,同比2013年99.94亿元,增幅高达147.57%,这也是排名前10的造船企业中增幅最高的,排名由第20上升至第17。
但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油价暴跌对海工企业而言并非好消息。中海油服2014年市值为808.91亿元,同比下降14.11%,排名由第2降到第3;海油工程2014年市值481.04亿元,同比增长42.78%,排名由第6下降至第8。
对于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中国熔盛重工而言,2014年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年份。2014年其市值为52.38亿元,同比下降20.79%,排名由第31下降至第45。回顾中国熔盛重工前几年的排名,2011年为第15,2012年为第26,可以看出其一路下滑的速度。2014年,中国熔盛重工决定转型能源领域,同时董事会建议改名。
2014年排名前10的造船海工企业总市值达到4626.13亿元,同比2013年3237.94亿元大幅增长42.87%。整体而言,2014年,造船业政策频出,老旧船提前拆解补贴政策、造船企业“白名单”等给大型造船企业特别是央企带来利好。同时,大型造船企业在整合军工资产过程中不断刺激着投资者神经,对其市值提升也有一定推动。当然,海工企业2014年表现平平,民营造船企业则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
编 制 说 明
《2014年中国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排行榜》)列举了所有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证券市场上市的主营业务为航运、港口、船舶及相关行业的上市企业,并按照总市值大小进行排名。排名方法为:以企业在2014年12月26日收盘时的总市值为标的,并以此标的来进行排名。总市值计算方法为:分别计算上市企业的人民币市值(A股)、港元市值(H股)、美元市值(B股)和新台币市值(台股),并进行累加排序。各货币市值计算方法为:单位股票价格×该货币发行股份数量。为方便统计,得到的非人民币市值全部被转换为人民币,港币、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兑换以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依据;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汇率兑换以中国银行当日公布的新台币与人民币兑换中间价为依据。
特别说明:《排行榜》中,增加了2014年6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的青岛港,截至2014年12月26日,青岛港总市值为131.86亿元,排名第26。2013年排名第37的*ST长油由于已经退市,因此《排行榜》将其剔除。此外,对比2013年《排行榜》,还有3家上市企业已经变更名称:原北海港变更为北部湾港、原芜湖港变更为皖江物流、原中船股份变更为*ST钢构。
|